close
這是我在瑞中服務時
81.6刊登在校刊「瑞青」的一篇文章
最近整理資料時再度翻閱
自認寫得四平八穩的
可以提供給準備教師甄選的夥伴們參考
(當然包括一群可愛的實踐教程學生)
因此就野人獻曝一番了

導師的輔導角色與作法
一、前言
近年來,由於社會變遷急速,青少年問題日趨嚴重,輔導工作因而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學校輔導工作,更可發揮預防與發展的功能,消極方面可以減少學生偏差行為的產生,積極方面可以充分發展學生潛能。是以,學校輔導工作的推展,乃居於整體輔導工作重要的一環。
學校輔導工作雖以受過專業訓練的輔導教師為核心,但是導師卻為輔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在行政立場上,導師要協助傳達學校政令與反應學生意見;在教學歷程中,導師要能有教無類,且能因材施教;在生活教育上,導師更要協助學生實現自我。由此可知,導師的工作是相當重要的,學校輔導工作能否有效推行,實與導師能否配合有關。

二、導師在學校輔導工作的角色
既然導師也應該參與輔導工作,那麼就應該扮演輔導人員的角色。一般而言,大約可從下列五方面來談:
(一)預防的角色:導師是推展輔導工作的先鋒部隊,其輔導工作重點自然應擺在「預防」。預防包括兩種涵義:一是在學生產生偏差行為之前即予防治;二是創造一個適合學生發展潛能的班級氣氛與教室情境。換言之,導師的輔導工作並非在學生有了偏差行為之後才開始,而是在學生有適應不良的徵兆時,就要加以輔導。當然,若能在平時就注重學生心理衛生,改善學生學習情境,則更是一種積極有效的預防工作。由於導師與學生朝夕相處,對學生情況知之甚詳,且彼此關係亦較密切,因此預防的角色應是導師所能勝任的。
(二)瞭解的角色:一般而言,「瞭解」就是資料的搜集,導師與學生相處時間較久,因此較容易從中獲取學生的基本靜態資料及動態狀況。譬如:導師可以從日記或週記中去瞭解學生的心路歷程與情緒變化;導師可以從個別談話或家庭訪問中瞭解學生的家庭生活與父母管教態度;導師可以觀察學生的教室行為,瞭解學生的人際關係與交友情形。導師藉助各種不同管道搜集資料,用以瞭解學生,這在輔導工作上是相當重要的。
(三)溝通的角色:教學情境是一種互動的情境,在這種情境下,師生之間要不停的交互作用。而在互動過程中,導師乃成為學校各處室和學生之間的橋樑。學校的各項規定與計畫,可透過導師讓學生瞭解與接受,而學生們的意見也透過導師向學校有關單位反映。如此,學生能在一種民主開放的情境下學習,而學校也可以有效地推展校務。導師在輔導工作中扮演溝通的角色,其重要性明顯可知。
(四)協助的角色:輔導工作是全校參與,全面推動的工作,因此不能單靠輔導教師獨撐全局,導師亦應積極協助。諸如:各種測驗的實施、學生資料的提供、就業市場的提供、休閒生活的規畫等等,都是導師積極協助輔導工作的具體表現。
(五)轉介的角色:導師在輔導工作上不是萬能,因此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學生問題。如果遇到偏差行為較巖重者,導師不宜逞能,而應轉介給受過專業訓練的輔導人員。當然,如果有輕微的學生問題,導師也應接受由輔導室轉介來的個案。

三、導師在學校輔導工作的積極作法
所謂「角色」乃是指「社會團體期許於某一特定類別的人所應表現的行為模式。」(註一)因此,導師雖應具以上各項角色,但是只屬於應然性的,必須有實然性的途徑,才有助於角色的扮演,在此提出幾項積極作法,俾便導師能有效地推展輔導工作:
(一)持續的進修活動:導師必須隨時吸取新知,以免與時代脫節,與青少年格格不入。特別是導師必須具備一些基本的輔導觀念與技術,則對輔導學生有事半功倍之效。一般而言,進修的方法很多,例如:平時的閱讀、短期研習、專門研究等,都是有效的途徑。
(二)活潑的教學歷程:教學是導師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活動的進行,亦可達成輔導的功效,導師對於學生的學習宜注意個別差異,因材施教。若有低成就的學生,最好能降低期望水準,提昇學習興趣。當然,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開放民主的學習情境,提供活潑的教材及方法,讓學生能發揮其潛能。如此,藉著活潑而有效的學習與教學活動,以發揮教育輔導的功能。
(三)身教重於言教:導師與學生的相處日久,學生對老師的認同與模仿是必然發生的,因此,導師在思想、言行、生活上,都必須成為學生的模範。當然,導師也可以提供典範來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準則。
(四)親切的個別談話:導師要能利用時間與學生多作個別談話,瞭解學生在生活上、學習上、情緒上有無困擾問題,俾便採取有效的輔導方法,如此將可使學生因被接納而能認真努力學習。
(五)主動的親師聯絡:導師要利用機會與家長保持聯繫,以便瞭解學生在家情形及提供學生在校行為表現。諸如:教學參觀日、家庭訪問、電話聯繫、建立親師聯絡簿等,都是具體可行的方法。同時,導師更要主動向家長說明對於學生問題的處理方式與輔導原則,以取得家長的瞭解與支持,而收相互配合之效。
(六)完整的資料建立:導師對於班級學生,應建立一套完整的基本資料,不僅包括學生家庭狀況、家長職業、學生志趣等靜態資料,更應透過平日的觀察,建立學生日常生活動態表現的紀錄。這些基本資料不但可供導師輔導學生之用,更可提供有關輔導人員從事追蹤輔導。
(七)妥善實施團體輔導:導師可利用班會、輔導活動課、自習時間、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團體輔導,輔導內容可包括人際關係、學習方法、價值判斷等,導師可針對學生情況安排進度,並給予適切的導引,以增強學生學習能力,激勵學生主動進取的精神。
(八)靈活運用同儕幹部:班級輔導工作並非導師獨挑大樑,導師亦可運用同儕團體的影響力,以改善學生的行為表現。同時,善用班級幹部,不僅可促使學生自動自發,且可使導師有效的進行輔導工作。
(九)有效的溝通技術:導師與學生應多作溝通,這包括正式與非正式的溝通。透過溝通,可使學生感到被尊重、被接納、而容易傾訴衷懷。並且隨時溝通各種輔導觀念及作法。如此,對於學生的輔導工作才具有整體性與連貫性。
(十)多元的輔導課程:導師若擔任輔導活動課程,應將其視為輔導方式的一種,而非照本宣科的教學。在課程進行中,除了實施團體輔導,藉以觀察學生反應外,更應採用多元化的方法,讓教學過程活潑化,而讓學生瞭解輔導活動的重要性,樂於與輔導人員晤談。
(十一)審慎的轉介學生:對於行為偏差學生轉介給專業輔導人員一事,導師必須審慎處理,不可使學生產生「標記作用」。而導師對於接受被轉介來的個案,也要本著愛心、耐心、熱心,運用輔導知能進行輔導。
(十二)合適的人格特質:導師若想在輔導工作上更有成效,就必須培養合適的人格特質,這包括容忍力、幽默感、服務精神、自我尊重等,這些人格特質的培養雖非一蹴可幾,但卻可做為導師努力的方向。
(十三)明確的目標評鑑:導師對於班級的輔導工作,必須有具體的目標,並能據此擬訂計畫,逐步實施。每隔一段時間,並進行檢討與評鑑,俾使輔導工作推行落實有效。

四、結論
人類的進步不是一天形成的,同樣地,學生的潛能發展也不是一蹴可成的。因此,輔導工作應是持續不斷的助人歷程,我們可能無法看見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卻應該體認「真誠的輔導永遠是成功的。」(註二)總之,學校輔導工作的推行是全面性、持久性、需要各類人員配合,而其中尤以導師為最重要。只要我們本著「做好輔導工作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信念,共同努力,學校輔導工作應可邁向另一個更高的層面。

附註:
註一:宋湘玲等著,學校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施。台北,文鶴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七年十月,頁七六。
註二:夏金波,教師也是輔導工作者的反省。輔導月刊二十卷六期,民國七十三年九月,頁二七~二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mh12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